对新闻学子来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新闻采访怎么抓”也是学习中的一块“硬骨头”。10月27日晚,9999js金沙老品牌特聘教授、人民日报安徽分社原社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杰在花津校区教学楼2010307室,围绕“提问新闻——新闻采访怎么抓”给2020级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实用的新闻采访讲座。讲座由新传学院新闻学专业负责人肖叶飞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刘杰先回忆起去年给还是大一的同学们开展的“怎样当记者”主题讲座,并随之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提问新闻—新闻采访怎么抓。刘杰将新闻采访的要点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采访前的准备、采访笔记的妙用、材料的学问、体验的滋味、提问的艺术和挖掘的技巧。他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为同学们精炼讲授了新闻采访的学问。
“准备不足要吃亏、准备得有多充分就会有多成功。”刘杰在讲座中向同学们介绍了采访前准备的重要性。他从准备必须针对受众关切、准备应是思想和路径的准备、如何做好采访准备 、采访准备的要求等方面讲授了采访前的准备。“记者要时刻在状态!”有状态就是有激情,情胜文一半,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是采访的前提。在谈到路径准备时,刘杰还拿出了自己的珍宝——一张不断探索完善的写作构思图。这张图是采访提示图,也是作战地图,上面不同的采访点,就是主攻高地;也是新闻写作构思图,不断丰富,不断思索,就会形成作战路径,打有准备之仗,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味道之新闻。新闻采访要带着感情、点燃激情,充满激情,刘杰将其总结为:行动向前、永不言弃。
讲到笔记的妙用时,刘杰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积累多年的笔记本图片——数十本笔记高高地垒成一大摞,这令在场的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钦佩。人们对笔记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的人不主张在采访过程中记笔记,害怕影响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也有人主张笔记只记录大概、记重点,但刘杰的看法不同,“我赞成南振中的观点,是全记派,而且多记为好。没听清楚的还要一再询问,直到弄清楚。看似很笨,但觉得很值得,如此才梦想成真。”不过,刘杰也强调采访笔记要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自己喜欢的记事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事本,如今也可以使用电子笔记。最重要的是,笔记的妙用在于多用,要常翻翻,常想想,也要找寻其中的妙文趣语,多回忆过去的故事,说不定会迸发出新的灵感。
接着,刘杰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新闻材料的学问,包括其性质、种类、重要性等。他还结合范长江创作《中国的西北角》时躬身取证的事例来说明材料的重要性。记者从现场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是含金量最高的资料,有成就的记者,都是深入一线,并将材料保存好、运用好。
“记者应该眼、耳、鼻、舌、身、脑并用进行体验式采访。”在谈到体验的滋味时,刘杰多次强调要全身心投入,协同作战,让报道更丰满好读。他还形象地将大脑、眼睛、身心分别比成司令部、卫星和导弹,便于同学们理解。
谈及提问的艺术时,刘杰举了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提问邓小平同志的事例来说明提问的技巧。他表示提问是采访的关键环节,是采写必备,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会提问才能成功。同时,他还结合自己丰富的提问经验给同学们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不能怯场,提问是采访的权力,但不能端架子摆谱,二是要有准备,要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三是在有原则的尊重下,想办法把采访对象黏住,千方百计把提问进行到底。四是提问艺术没什么神秘,不要有畏难情绪,锻炼、实践、积累、久久为功。
最后,刘杰向同学们强调了新闻采访中挖掘的重要性。挖掘是朝着有价值的方向深入延伸,由表及里几经探索,由一般报道升华为角度更新颖,主题更鲜明,更有价值的报道。调查采访和研究思索是挖掘的法宝,两者结合才能把新闻做深做透,进行深度报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杰勉励同学们要敢于挖掘,巧于挖掘,善往深处挖。
2020级新闻学鲍孟佳同学在听完讲座后表示:“我们大二现在正在学习新闻采写编,刘杰老师讲授的新闻采访内容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以前做采访时的“作战图”,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份不断探索完善的写作构思图。这一份小小的图纸中蕴含着很多新闻采访的好方法,听完刘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受益匪浅,希望以后可以将学到的这些方法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文、图/王玉敏)